close
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2月2013第82期 暢銷雜誌2017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簡述
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2月2013第82期
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2月2013第82期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
今天要跟你們推薦
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2月2013第82期
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
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
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
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巴西紫水晶洞
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
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
分享給你們囉!
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2月2013第82期
|
劍道時代 4月號2011 ![]() |
劍道日本 3月號2011 ![]() |
商品訊息功能
:
商品訊息描述:
本期當月音樂家
神劇殿壇 萬王之王 彌賽亞的音樂使徒——韓德爾
基督教世界中傳信著這樣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前的某一天,一道耀眼的光芒倏然劃破夜空,驚呆
了伯利恆城郊正在守夜的牧羊人……
「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為懼怕。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
消息,是關於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忽然有一隊天兵,同
那天使,讚美神說:『主在天上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出自韓德爾神劇《彌賽亞》第一部,節錄《路加福音》第二章
一千六百多年後,在從中世紀掙脫出來、剛經歷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緊接著要迎向啟蒙運動的
歐洲大地上,新一代的福音天使降臨在日耳曼中部地區,舞動手上美麗的羽管、觸動大鍵琴的音符,
開啟了人們對上帝與信仰的嶄新體驗。
一六八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在神聖羅馬帝國哈勒地區(Halle,今屬德國薩克森州),為貴族服務的理
髮師兼外科醫師格奧爾格(Georg Handel)六十三歲老來得子。喜獲麟兒的他為新生的男孩起了一
個和自己相同的名字──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韓德爾(Georg Friedrich Handel)。
曲目導聆:被遺忘的珍寶 韓德爾的歌劇與神劇
韓德爾(George Frederic Handel,1685~1759)一生的創作重心就是歌劇,他一共寫作了四十二
齣歌劇(留存三十九齣),在音樂史上,像他創作如此龐大歌劇數量之人屈指可數。奇怪的是,翻
開市面上的歌劇指南,幾乎看不到韓德爾的歌劇導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不同於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在十九世紀中葉幸運地被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挖掘,開啟其作品的復興之路,韓德爾持續坐冷板凳,大部
分作品直到二十世紀末才逐漸被挖掘,幸而這股動能越發增強。二○○九年是韓德爾逝世兩百五十
周年慶,有關韓德爾的研究與錄音終於傾巢而出。
然而,作為韓德爾創作重心的歌劇,仍是被嚴重忽略,事實上,不只是韓德爾的歌劇,巴洛克時期
的歌劇長久以來都被冷落,這或許是那個時代流行男唱女聲的閹伶(Castrato),韓德爾大多數的歌
劇以閹伶擔任主角,但由於閹伶必需不人道的去勢,很快就被時代淘汰,韓德爾的歌劇也隨之沒落。
二十世紀後半葉,毋須去勢卻能唱女聲的假聲男高音崛起,韓德爾歌劇的復興運動也隨之展開。
本期封面故事
古典樂的文創新勢力 MUZIK ONLINE 全面啟動
九月正式上線商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MUZIK ONLINE已累積三萬名的註冊會員,手機APP下載
用戶也已破萬。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就有這麼多的使用者,證明了古典音樂絕非沒有聽眾,更不是
曲高而和寡。
進入MUZIK位於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辦公室裡,馬上可以感受到一股「文創」的氛圍。「這裡有負責
文字的編輯,有處理IT的工程師團隊,有作活動與公關行銷的專才,也有專業的錄音師和錄音室設
備,除了少了作曲家和演奏家外,與古典音樂產業相關的所有專才,我們這裡都包了。」《MUZIK古
典樂刊》的發行人,同時也是希幔數位(MUZIK Creative Digital)董事長的孫家璁笑著說。
從七年前開始發行古典音樂雜誌,MUZIK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推廣古典音樂,讓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
欣賞到這些美好的聲音。在孫家璁的心目中,古典樂即便有門檻,但並非是高不可攀,「我自己就是
最好的例子,我的音樂天賦應該就屬於平庸而已,但也能在古典音樂的世界裡找到許多自己喜愛的
樂曲,這讓我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有這樣的機會與可能。」
【MUZIK No. 82 閱讀焦點】
1. 大師練習曲:完整你的長號拼圖 高市交長號首席 田智升
在西方音樂史上被稱為「天使號角」的長號,其樂器演奏技巧主要是經由嘴唇振動,透過號嘴
發出共鳴腔,藉由樂器把這樣的共鳴聲響放大化;共有七的隱形把位,每一個把位都有自己的
泛音,不同的長度,有不同的泛音振動,會出現不同的音高;也因此,其音階和音列的構成,
有點像是拼圖,必須一一詳加記憶和活用才能完成演奏。
台灣長號演奏家田智升畢業於柏林藝術大學(Universitat der Kunste Berlin)最高演奏家文
憑(Konzertexamen),2010年任職於巴倫波因指揮的柏林國家歌劇院樂團;現為高雄市立交響
樂團長號首席。
2. 特別報導:西洋音樂史上的遺珠 黑人莫札特——聖喬治騎士(上)
約瑟夫.波隆納,聖喬治騎士(Joseph de Bologne, Chevalier de Saint-George)曾經是十
八世紀很重要的一位人物,他是個黑人(血統上屬於黑白混血的Mulatto),令人無法置信的是
這樣一位具有黑人血統的奴隸之子,竟然可以藉由精湛的劍術以及音樂的才華擠身法國的上流
社會——他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之妻皇后瑪麗.安東尼娃特的鋼琴老師,也曾經指揮海頓的六
首交響曲首演。本頁的畫像是美國畫家馬德.布朗(Mather Brown)於一七八七年完成的,該
作品足以說明聖喬治的雙重身份——他穿著演奏會的禮服,手上握著的卻不是指揮棒,而是一
把劍。文學家大仲馬著名的小說《三劍客》的主角之一達達尼昂(Charles de Batz-Castelmore,
Comte d'Artagnan)劍術高超,有勇有謀,豪爽俠義的特質,便是以聖喬治的形象作為藍本。
而更有意思的是,有人稱他為「黑人莫札特」,倒不是讚揚他具有與莫札特一樣的才華,反之,
正是莫札特有一些曲調其實是取自於聖喬治的作品。
3. 特別報導:榮耀重訪 NSO二○一三歐洲巡迴演出直擊
十六年前,時任柏林喜歌劇院(Komische Oper Berlin)首席指揮的呂紹嘉,在柏林機場巧遇
「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前身)的成員,當時該團正要進行初次的歐洲行;二○
一三年,國家交響樂團(本文簡稱NSO)重回歐洲,這一回,呂紹嘉的身分已轉變成NSO的音樂
總監,在四國五城帶領該團進行五場演出,讓「台灣愛樂」(Taiwan Philharmonic,NSO於國外
巡演使用之英文名稱)之名,再度躍升於歐洲舞台。
十六年前,《MUZIK》尚未創刊,無法為大家帶來當年的實況,今年終於能夠躬逢其盛,現在,
就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飛往歐洲的航班即將起飛,一同與NSO來一趟紙上的「音樂壯遊」!
4. 音樂面對面:從叛逆到順服 楊雪霏的光燦古典吉他
古典音樂的一向給人「順服」優雅的形象,而在古典吉他界發光發熱的楊雪霏,卻是源於一股
自身的「叛逆」,在古典音樂界開墾出一片自己的獨特新天地。
「學古典吉他對我而言是一個自我叛逆的開始,因為我想要證明自己可以做到。」在尚未有音
樂院學生主修吉他的年代,楊雪霏成了第一人,但一開始父母並不是那麼支持,加上音樂院文
憑對「將來」並沒有「保障」,為了說服父母和追尋自我,楊雪霏花費了很大的心力。「在學校
就讀期間,我是感到孤獨的,因為所有的西樂和中樂老師和同學們,統統都不了解我的樂器,
這項樂器在他們心目中,會有刻版印象,可能不是那麼『上得了檯面』,但這也讓我更加想要顯
示這是一項非常正式且具有表現力的樂器。」或許是這樣的熱力和熱情吧,在因緣際會之下,
某次知名配樂家約翰威廉斯(John Towner Williams)到校演講,他給了楊雪霏許多啟發和鼓
勵,也讓楊雪霏真正對自身所學的樂器燃起希望和信心,進而引發到英國皇家音樂院求學的渴
望。
編輯精選
?大師練習曲:完整你的長號拼圖 高市交長號首席 田智升
?特別報導:榮耀重訪 NSO二○一三歐洲巡迴演出直擊
名家專欄
1. 管樂開講:無心插柳的重要改變 華格納確立當代樂團管樂編制(紀鎧齡)
十九世紀中葉,當培維特(Wilhelm Friedrich Wieprecht,1802~1872)為了提升管樂團的音
樂水準,傾全力在普魯士王國內推動軍樂隊編制標準化的同時,另一位德意志的音樂家也為了
擴大管樂器在管弦樂團中的席次而努力著,這位就是在音樂史上鼎鼎大名的歌劇作曲家──理
查.華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
華格納這位集文學、劇作、指揮及作曲於一身的傳奇浪漫派音樂家,不僅被視為德國文化之導
師及建立德國藝術之功臣,更是將國家主義深植於音樂之中的代表性作曲家,但他卻也因著生
前與人妻們違背倫常的荒誕行為,強烈主張「反猶太主義」的苛刻言詞,以及身後納粹領袖希
特勒公開表示他的反猶理念多受華格納啟發,甚至尊華格納為其精神導師,致使華格納的人格
以及音樂在歷史定位上長期受到嚴重的抨擊和反對。不過,儘管這位歌劇大師的言行舉止令人
側目,但他對近代音樂及管樂團發展上的貢獻卻是不可置否的。
2. 我們推特:跟著感覺走(黃俊銘)
一九九○年代初,知名的美國社會學家Thomas Gold寫過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以蘇芮演唱的
「跟著感覺走」來譬喻中國從共產制度之集體主義走向個人主義的轉變過程,港台流行文化
(Gangtai popular culture)扮演推波助瀾之效;他並預示這樣強悍的軟文化力量將繼續發酵,
甚至撼動黨國體制的意識型態。
「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腳步越來越輕,越來越快活,儘情揮灑自己的笑容,愛情會在
任何地方留我……」現在聽來不免浮面、過氣的旋律,對於一九八○年代末的中國社會,卻是
一次新奇的體驗。
可以想見,當年承繼文革而來的「主旋律」是歌頌祖國、讚揚共產黨大愛,提倡道德的精神教
條,「跟著感覺走」頌揚個人主義,情感比理智先行,肯定青春築夢,是「我」作為歌之主體開
始浮現的畫時代;更早以前,鄧麗君在大陸掀起的風潮,也是類似的道理,她歌頌小情小愛,
呢喃軟語,柔性攻勢,成功「統戰」中國民心,說她是小清新的始祖,並不為過。
商品訊息簡述
:
- 刊別:月刊
- 級別:普遍級
- 出版社:謬斯客
- 出刊日:2013/12/7
- 出版地:台灣
- 語言:中文
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2月2013第82期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